原标题:
肖琪和工友的新纪录:一天完成89处“接地极”验收工作
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实习生 胡嘉艺 通讯员 夏文博 邓金宏
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海拔860米的大脊山上,建设中的广湛高铁穿山而过。在工地现场,运输车辆往来穿梭,机器的嘈杂声、工人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,如同一曲激昂的建设之歌。
2月11日凌晨,广州供电段的接触网工肖琪驾驶着工程车,带着一行人穿梭在蜿蜒山路上,前往广湛高铁大脊山隧道施工现场。肖琪所在的驻地负责对广湛高铁所有供电设备进行验收,今天他们的工作是对大脊山隧道区域的“接地极”进行测量验收。
“接地极”埋于铁路沿线地下,是铁路供电设备至关重要的接地保护装置。在遇雷击等极端情况时,能迅速将强大的电流导入大地,避免电流对供电设备造成损坏,从而保障列车运行安全。
途中的山路崎岖,先是两段泥泞碎石路,车辆爬坡时车轮不停打滑。紧接着又是一段坡度往下急降的杂草路。茂密的杂草几乎掩盖了道路,时不时会有倒树横亘在路上,还有隐藏在草丛中的泥潭。每当这时,肖琪和同事们都得下车查看处理。车上备着砍刀与锄头,用于清理泥潭和松动的泥土。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,肖琪等人终于到达作业点,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的腥味扑面而来。肖琪深吸一口气,迅速进入工作状态。他手持“钳子”状测量仪器,大步走向第一个“接地极”。“0.8欧姆,符合标准!”肖琪扯着嗓子喊道,声音回荡在空旷的隧道里。
记录员黄志锦笑着说:“琪哥,开门红啊,新婚福气带到工作上了。”肖琪回应:“这才刚开始啊。”
来到隧道口,测量结果却让肖琪皱起了眉头,“2.5欧姆,这数值不对劲!”他仔细查看周围环境,发现土壤中碎石较多,导致“接地极”与土壤接触不良。
“得处理一下。”肖琪说着,接过李杰龙递来的锄头,用力地挖起来。一下、两下……汗水迅速湿透了他的后背,“阿嚏”在寒冷的晨风中,肖琪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。
“肖哥,这土太硬了,你悠着点!”李杰龙在一旁喊道。
“没事,就快好了!”肖琪头也不抬,边干边回复道。
挖到300毫米深,他预留好“接地模块”安装位置,又撒上化学降阻粉。再次测量,“0.3欧姆!”肖琪长舒一口气,“接地极”终于合格。
在整个测量过程中,黄志锦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数据,李杰龙则默契地协助挖掘、准备工具。大家配合得有条不紊。
一天的时间,翻山越岭,在紧张的工作中悄然流逝。89处“接地极”的验收工作终于完成——平时一般大约50-60处,肖琪和工友们才突然感觉特别的疲惫,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黄志锦拍了拍肖琪的肩膀:“新婚就出来忙活,怎么不在家多陪陪媳妇?”
肖琪笑着打开手机,展示与妻子的聊天记录:“媳妇说,等广湛高铁开通,回家路程可以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,你安心干活,家里有我。”